说起大二号村的五色石,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觉得神奇。2013年9月28日中午11时30分许,笔者与三位编辑在村西关帝庙前合影留念,照片是笔者用手机拍的,连拍了三张,均拍到了五彩光环绕着赵德、李富荣、张沫末三位编辑。大家看了照片觉得不可思议,也许是冥冥之中一种瑞气护佑有德之人,也许是吉祥在预示我们写好这部《百年古镇•大二号》。 笔者是土生土长的大二号人,17岁时到外地上学工作,不过每年都回家乡走走看看,对家乡的变化深有感触。笔者家中收藏着大二号的五色石标本,青、白、红、绿、棕褐,五色齐备。 在大二号村还流传着青龙白虎的故事,笔者在小时候常听父辈、祖父辈的老人们讲述青龙白虎的传说。那时候,少不更事,不能理解,也就没有留下多少记忆,只是还有一些模糊的印象。为了写好《百年古镇•大二号》一书的有关章节,笔者采访了多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又一次重温了青龙白虎美丽的传说。 青龙、白虎其实是村子两头的两种石头,村东头的白石头当地人叫做白虎,村西头的青石头叫做青龙,五、六十年代青石头上还有泉水汩汩流出。东西不过相距千米,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石头,说来确实奇怪。古镇背山而建,沿起伏不大的山坡分布着几百户人家,高低错落,房舍、庭院、村路相互连属,构成了古镇完整的格局。就是背后的这座高不过百米的小山,却暗藏了许多玄机,至今仍有一些谜团难以解开。东西千余米长的小山,西青东白中红北鹅卵石。西边的山体清一色的青石头,易碎、体积小,不宜做建筑材料,只能用来铺路垫院子。东边的山体通体洁白,石质软而酥,块大而色白,一旦开采出来用不了几年就会风化成细小的颗粒。而在山中间的山凹里,深藏着深红色的粘土,好像是一抔红土粘合着青白二石,永不分离。山的北部,在一层薄薄的土壤之下,埋藏着古河床里的河沙和各种颜色的鹅卵石。笔者与几位编辑踏勘了一个采土的深坑,看到被河水和流沙无数次打磨过的鹅卵石,静静地沉睡在泥沙之下,那一刻我们仿佛打破了它们千百万年的沉梦,也引导我们的目光穿越时空,仿佛看到了江水淘淘,烟波浩渺。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山之种种神奇,正应了这样的古训。 相传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原是极好的朋友,共同担负玉皇大帝交办的工作。神仙也有富贵心,玄武不甘寂寞,不断升迁,直至做到了真武大帝这样的高位。朱雀也看出了甜头,跑到皇宫里享起了清福。只有青龙和白虎安于清贫,一心为民做事,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玄武和朱雀心生妒忌,就到玉皇大帝那里诬告青龙白虎。玉皇大帝不问青红皂白,就把青龙贬为孟章神君,白虎贬为监兵神君,做了道观的门神。青龙白虎虽然被贬,依然不改为民办事的初衷。有一年,天下大旱,生灵蒙难。青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顾玉皇大帝的禁令,为百姓下了一场救命雨。这下,青龙可惹了大祸,玉皇大帝下旨,把青龙贬为石龙,发配塞外镇守女娲炼石之地。白虎得知青龙被贬塞外,十分悲痛,不忍相离,遂自贬人间变为石虎,与青龙一道镇守女娲炼石之地。为表示友谊矢志不移,二神互换位置,青龙居右,白虎居左,于是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右青龙左白虎。有五色石、五色土,更有青龙白虎这样的祥瑞,必是一方风水宝地,按古代的说法,是要出皇上的。大二号虽没有出了真的皇上,确也有穿戏装的皇上,戏剧名家李贵明、金方红都是大二号走出去的优秀演员。 大二号的先民荷锄负耒来到这里,开荒种地,贩运经商,回汉民族越聚越多,到清朝嘉庆时期,这里已成为坝上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伊斯兰教中心。回汉民族正如青龙白虎一样珍视团结,二百年来始终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亲如一家。笔者认为这是百年古镇最为宝贵的精神资产,大二号的后人都应该继承和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保持百年古镇的繁荣昌盛。 二百多年前,直隶、山西和山东等地的商人,看中了大二号这块尚未开发的宝地,置田买地,兴办商号,北上多伦,南接京津,商路通达,货运四方。故土的文化与精神信仰随定居的客商农工一同在大二号的土地上落地生根。文化与信仰的符号莫过于修庙拜神。于是,大二号的先人们,在不大的镇子里,建起了关帝庙和奶奶庙,并建戏台,唱青苗戏,开庙会,红红火火,好不热闹。为什么在不大的一个地方修两座庙,建两座戏台?换一个地方,绝无这个可能。这与大二号独特的青龙白虎文化密不可分,青龙白虎两大灵兽,如此近距离的出现在一个地方,古来罕有。人们祈福、修德、增财、保平安的愿望,只有寄托在神仙的护佑上,心里才会踏实。都是一样的神仙,不能小看了哪一位,你有他也得有,好事成双,多多保佑,皆大欢喜。就连村名,也是如此,青龙一,白虎一,合而为二,是为二号,清朝与民国时期也叫二豪镇,更是青龙白虎文化的具体体现。 自古有灵山必有秀水。在青龙白虎之北有一座小山,因其形似一只金龟,当地人管乌龟叫王八,所以把这座山叫做王八盖儿梁。这也暗合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文化内涵。此山虽不高,却是整个古镇的依托。古镇背山而建,面向南方。古镇的东方是一望无际的沃野良田。在那一片广阔的田野之上,有三条河流淙淙流过。三条河都从丰宁境内流来,到前三号村附近汇入沙井子河,向西北流入闪电河。头道河从村边流过,河边鹅鸭戏水,村妇洗衣,总是一派热闹气象。二道河走过田野,滋润万亩良田,是全村的米粮仓。大河也叫沙井子河,过去是河北与内蒙古的界河。上世纪70年代末隶属于河北的大二号村与隶属于内蒙古的五号公社发生边界纠纷。五号公社越过传统界河开垦农田,种植了大面积的粮食作物。在交涉无效的情况下,大二号村动员全村壮劳力,在1979年9月27日夜间,把五号公社种植的粮食全部抢收回来。之后,每年双方都发动这样的“战役”,直至国家民政部做出最终裁决,双方才停止了争斗,边界恢复了平静。令人惋惜的是双方几百年来传统的优良牧场,化为乌有,畜牧业受到了沉重打击。一片美丽的湿地草原风光不在,那里曾是野花野草没膝,百灵鸟栖息的家园,小山似的蚁冢累累遍野,梦一样的草原风光,一去不复返了。 上世纪70年代,在“以粮为纲”、“备战备荒”政策指导下,大量开垦耕地,先是各生产队在山坡上小打小闹,后有部队在罗圈铺开垦了几千亩草滩,紧接着二道渠公社在大二号东北的大滩上发起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大二号当时隶属于二道渠公社),目标是建设一万亩农田林网路水配套的稳产高产田。这在全县,当时也是一个壮举,很多县领导亲自来参加劳动。那个场面蔚为壮观,红旗招展,机声隆隆,人们挥汗如雨。经过数年的建设,万亩农田基本建成。几十年来,这块土地已成为全村旱涝保收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又发展了大面积的错季蔬菜种植。 大二号既有深厚的伊斯兰教民俗文化资源、汉民族移民文化资源,也有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是一块尚未开发的旅游宝地。 就其伊斯兰教民俗文化来看,不仅是在坝上地区,就是在张家口全市范围内,大二号的伊斯兰教民俗文化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是坝上地区伊斯兰教中心,是坝上地区建镇最早的回汉民族聚居古镇,是坝上地区最早的商业中心。在回汉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尤其是它的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以其精致、美观、讲究、美味闻名于世。 莜面食品是坝上最普通不过的,它的做法不下几十种,如果问哪里人做的莜面最讲究最精致,没有哪里人可以和大二号人相比。首先大二号人吃莜面很挑剔,只选山坡地上产的莜麦,因为山坡地干净,少有杂草莜麦里的杂质就少,磨出的面粉就纯净。二是加工工艺讲究,淘洗、炒熟、磨粉、保存样样务求精细。三是粗粮细做,绝不胡弄。炕上放一张四、五尺长的案板,在案板两头每隔一公分放一小块和好的莜面,一边可以放3块,最多可以放5块,两边加起来就有10块。左右手展开放在莜面上一前一后用力搓动莜面向中间走去,等到两手相接,10条粗细均匀的莜面鱼子就呈现在眼前。推窝子更有讲究了,用薄如蝉翼来形容一点不夸张,高矮一致,大小一样,站在笼屉上的窝子相拥而立,像草原上的雪绒花,静而美,香且幽。用薄如纸,美如玉,香满屋来形容蒸熟的莜面窝子再恰当不过了。配上当地特产的羊肉、蘑菇、酸菜、土豆丝、雪里红做好的汤卤,吃一口,唇齿生香,回味悠长。 大二号人包出的饺子,单就品相上看,就让人喜爱不已。讲究圆润如山,稳稳当当,皮薄馅满,不可大,不可小,每个饺子大不盈口,吃起来有足够回味的余地。 大二号的烘炉匠久负盛名,制作的糕点月饼名满塞外。据清真寺白国亭老人讲,过去有三位糕点师傅白成起、赵鸿玉、李根金,师从多伦名师,练就一身绝活。打月饼,讲究5个油6个油,这是一般人做不出来的。尤其是制作提奖饼,色、型、味、美,无一不精。每逢过年过节,远近人家争相购买,包括平定堡、多伦城的大户人家也要上大二号买月饼,成为节日必备佳品,也是北草地蒙古人喜爱的食品,商人把大二号的糕点运到草原上,换回白花花的银子。这些宝贵的饮食文化资源,还养在深闺人未识,极具开发价值,有待有识之士早日开发出来。 古镇的生态资源非常独到,地处两省(河北、内蒙古)三市(张家口、承德、锡林浩特)接壤之地,鸡鸣三市闻,商埠通南北,过去现在都是地区物资集散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再有广阔草原,河湖纵横,是避暑观光的理想之地。石门子水库离古镇十几华里,草原环绕,水幽山清,鸥鸟翔集,鱼翔浅底,僻静优美,隽永如画,是闪电河水系中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每年五月马莲花期一到,整片草原开满蓝色马莲花,蓝色映着绿草,幽香飘向远方,与闻名于世的五花草甸比起来,别有一番美感。 |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